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?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?
3127 2023-07-05
来源:生活百科常识网(kuanggong5.com)
端午节,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在这一天,大家会赛龙舟,吃粽子,挂艾草等。端午文化当今世界影响普遍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活动,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把它纳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变成中国首个当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那么,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?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?下面,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?
1、吃粽子
粽子做为祭祀用品,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,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,则是在晋代,这一时期,包粽子的原料除檽米外,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称“益智粽”。
2、拴五色丝线
中国传统文化中,代表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“青、红、白、黑、黄”被称作吉祥色。在端午这一天,孩子们需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,以保安康。
3、饮雄黄酒
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,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域极其盛行。古话曾说“饮了雄黄酒,病痛都远去”。
4、赛龙舟
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,也是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,在中国南方普遍存在,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,而大多数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方式。
5、悬艾叶菖蒲
端午节挂菖蒲是能够让那些出现的蛇虫鼠蚁绕道的。菖蒲,在民间有着“防蚊小能手”的称号。
6、打马球
马球,是骑在马上,持棍打球,旧称击鞠。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,但会到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,这很明显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比赛遗俗。马球,是骑在马上,持棍打球,旧称击鞠。
7、吃咸鸭蛋
端午节恰逢盛夏,天气比较酷热湿冷,很容易滋生细菌,造成“瘟疮”类疾病;而鸭蛋形状似心型,古人认为吃了鸭蛋能保护心气神不受损害。
8、佩香囊
佩香囊,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,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不仅有辟邪驱瘟之义,并且有襟头装点之用。香囊里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制成多种不同形状,结为一串,各式各样,如意绚丽。
9、吃打糕
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。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。
10、踏春
端午节踏春风俗,见于黄河往北,人们在这个节日到郊外游玩、风筝、游玩山水、欣赏花卉、釆艾蒿等以愉悦心情、舒缓压力。
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?
1、留念屈原的节日
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思想家。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,博闻强识,志存高远。早年受楚怀王信赖,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倡导“美政”,主张对内举贤任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。因遭贵族挤兑诬蔑,被先后放逐至汉北和沅湘流域,并在那儿,他写出了很多的诗文和散文,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。楚国郢都被秦军攻克后,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楚国。当地百姓闻讯后划艇捞救,同时为了避免河虾等动物侵害他的尸体,就在江里投入了大量的粽子和艾叶,希望他们能让河虾等动物避开。之后,这一天变成了留念屈原的节日,也就是端午节。由于其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品性、较好的整体形象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被历代王朝所青睐,变成端午节由来的最为广为人知版本。
2、留念伍子胥的节日
伍子胥,春秋时期楚国人,伍子胥鼻祖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,因受费无极谗害,及与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。伍子胥从楚国逃往吴国,变成吴王阖闾大臣,帮助吴王阖闾西破强楚、北败徐、鲁、齐,变成诸侯一霸。夫差继位后,击败了越国,越王勾践投降,伍子胥曾多次进谏吴王夫差杀勾践,夫差不听。夫差急于进图中原,率大军攻齐,伍子胥再度进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,遭拒。夫差轻信太宰伯嚭谗言,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,命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,令其自尽。伍子胥自尽前对门客说:“请把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以上,我要看着吴国灭亡。”吴王夫差极怒,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体用鸱夷革裹着抛下于钱塘江中,吴人哀怜他,为其在江上立祠,命名为胥山。每年五月初五开展祭拜。之后,这一天演变成了留念伍子胥的节日。
讲到这里,相信大家对于端午节的习俗,及其由来都有一定的了解了。总的来说,端午节习俗诸多,大多都和屈原、五毒离不了关系。时迄今日,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也渐渐的被大家忘却。慢慢地,端午节也没有了它原来的味道,儿童从此不像从前一样拿着五彩绳,拿着鸭蛋络子四处攀比。或许再过几十年,端午节便成了一种摆设。